close
根據統計國小學童發生意外事故場所最多在學校,導師總會提醒低年級的孩子們,下課不要到操場玩,大哥哥大姊姊們的橫衝直撞,和快速的躲避球,可是會毫不留情地往低年級孩子身上招呼的!
 
根據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針對醫院急診室的調查統計,國小學童受傷事故原因以「跌倒墜落」最高,約接近五成;其次是「撞砸壓夾割絞刺傷」,約三成多。而發生意外的場所以學校為首位,占有四成多,其次才是家中,第三是室外公共場所。
 
跌跌撞撞的長大!
妹妹說是被中年級男生從背後推倒,提醒咩咩走路要靠邊,隨時聽聲辨位注意安全,防範背後的突擊!
保健室阿姨門庭若市,孩子們等待排隊著!
希望快點從保健室畢業

四個地方,最易發生校園意外

國小學童待在學校時間長,預防在校園中發生的意外事故,顯得格外重要。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,校園裡最常發生意外傷害的地方是走廊、運動場。根據資深校護的經驗,以下是校園裡常發生意外的地點:

1. 走廊。奔跑追逐似乎是孩子的天性,但在走廊上奔跑就很容易發生意外,校護就曾遇過,有小朋友在走廊上相撞而造成腦震盪。「走廊轉角是視線死角,若有孩子在走廊上奔跑,很容易和轉角走過來的人對撞,」台北市永安國小校護曾亭睿說。

2. 教室。教室裡桌椅、櫃子多,一不小心很容易碰撞到硬物銳角而受傷、瘀青。大多數老師都會禁止孩子在教室裡奔跑,雖然耳提面命,孩子玩得開心時,還是會忍不住跑來跑去。

3. 遊戲器材。滑梯及繩索網格也是孩子經常發生碰撞意外的場所。有十二年校護資歷、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常務理事李思宓就發現,孩子很常從溜滑梯高處平台摔下來。「小孩很喜歡在溜滑梯上玩鬼抓人,或是從滑梯下方往上爬,互相推擠時一不小心就會掉下來,」李思宓說。

4. 運動場。曾亭睿指出,不少高年級的孩子是在運動場上受傷,例如跑步跌倒擦傷、打籃球手指頭「吃蘿蔔乾」等。

在這些校園角落發生的意外傷害,小則瘀青、擦傷,大則骨折、撕裂外傷,甚至傷害到重要的器官,如頭部、眼睛等。

 

玩耍遊戲是孩子天性,也是快樂的泉源,在合適的場合,才能玩得盡興安全。引導和規範孩子不能在教室、走廊奔跑或推擠,攀爬的遊戲器材上也不適合玩鬼抓人遊戲,經常會發生跌倒墜落意外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跌倒 校園安全 保健室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rrytian 的頭像
    harrytian

    啾寶&咩咩的family~~~

    harry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